第108章 大宋帝姬(26)-《当女剑修开始快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七杀很确定会。因为有些事情,畜生能做,人不能做。北宋正统士大夫们,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王师凯旋,沿途百姓箪食壶浆自发相送,大宋将士受到老百姓前所未有的爱戴。从今往后,庄稼收割时再也不用担心金狗劫粮,姑娘长大也不用担心被金狗抢走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不用怕什么时候就被金狗砍了头。

    留守京师的李纲、李若水、张叔夜等大臣也是激动莫名,大宋从建立那天起,就以北定中原、收复燕云为国策,数代君臣为此付出努力,可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,不但没成功,还差点葬送了国朝。

    结果永福帝姬一出马,大宋多少年的心愿就达成了,怎不叫他们喜上眉梢!可以想像,永福帝姬必然彪炳史册,而他们恰逢其会,估计也能在史书中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休沐什么的就不用想了,众臣恨不得连饭都不吃,一心扑在政事上。金国除,疆域子民尽归大宋,怎么对待金国人、怎么对待生活在金占区的汉人、税赋是否和南方一样......这些都是急需处理的工作。

    一个个跟吃了仙丹似的,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还精神抖擞。

    此时的宋廷,正如一架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。做为机器的控制人,赵桓本应参与其中,成为各项措施的最终决定人,但李纲等很有默契地略过了他,直接传信与永福帝姬商议。

    起初李若水还感到心虚,也怕官家不满,后来发现官家心事重重,根本就不管朝中大小事,这才放了心。

    他不知道,朱皇后非常了解赵桓优柔寡断的性格,怕他反悔,只要一找到机会,就不断“帮助”他下定当众禅位的决心,吓得他整日惶恐不安,很怕禅位的姿势不对,被永福一刀两段。

    朱皇后还跟赵桓说,为免生枝节,禅位之事最好不要告诉上皇。上皇若反对,定让他去跟永福打擂台,那不是害他么?上皇若同意就更糟了,永福肯定误以为这都是上皇的主意,那他还有什么功劳?

    赵桓觉得皇后的话句句在理,连夸她是贤内助。

    五月初十,大军行至汴梁城外十里。立下如此大功,天子犒帅是应有之义。

    赵桓率京内官员出城迎接,背完李纲写的犒师之词后,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封诏书,亲自宣读:“朕承洪业,奉宗庙,托于士民之上。然长于深宫之中,暗于经国之务,积习易溺,居安忘危。致使万品失序,九庙震惊,上累于祖宗,下负于蒸庶。幸赖天地降祐,上皇二十六女永福帝姬扭转乾坤,方保大宋平安。”

    “朕闻,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,舜亦以命禹,天命不于常,惟归有德。今永福神武,拯兹难于四方,惟清区夏,宜承大位,祇顺大礼,飨兹万国,以肃承天命。”

    这时的王二牛,已因军功升为偏校,闲暇跟着周四郎认字,斗大的字已经识了一箩筐,喝了酒敢厚着脸皮说自己也是读书人。但官家到底在说什么?他很用力的听,还是听不懂。

    悄悄问身侧的周四郎:“官家啥意思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