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六十七章 李斯与三公九卿制-《捡到一只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斯看了很久,这才放下了竹简,他微笑着说道:“武成君是真正的贤才,这两套制度都是非常的完善,实在是让人敬佩。”,说着,他又起身朝着赵括大拜,说道:“这样详细的制度,是完全可以在秦国施行了。”

    韩非不屑的看了他一眼,摇着头,赵括长叹了一声,又让李斯坐下来,这才说道:“我之所以将您叫来,就是因为这两套制度都不够详细,也不够完善,我想要请您来帮助我。”,李斯有些惊惧,急忙起身,说道:“您是天下公认的贤才,我是个没有才能的庶人,怎么能帮到您呢?”

    “我不是不愿意帮忙,只是我才疏学浅,没有办法帮忙,也看不出这制度的不足之处,依我看来,这制度完全是可以施行的。”

    韩非不再看他,看着赵括说道:“老师...我还是觉得第一套制度更有可行度,第二套制度所需要的官吏太多,将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起来,不仅会减慢行政的效率,还会造成国家耗费大量钱财去奉养官吏的局面,这对国家是不利的!”,赵括还是看着面前的李斯,心里满是纠结。

    难道说如今的李斯还没有成长到后来的地步?

    这三公九卿不就是他弄出来的吗?

    赵括思索了片刻,方才对李斯说道:“荀子曾告诉我,您是他最得意的弟子,在处理国事,制定典章制度方面,没有人是您的对手...难道您真的没有办法帮我吗?”

    李斯看了看一旁的韩非,又看了看赵括,这才低着头说道:“我不敢指正您的不足,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。”,赵括大喜,急忙说道:“请您说吧。”

    “您看,三公为丞相,御史,太尉...您很详细的说出了他们的职责,而属吏的位置上,是否能再详细一些呢?您说太尉的职责是执掌四方兵事功课,在年末的时候站在殿的最前方...可是他的属吏...您只给一个长史?当然,有一个长史来帮助他,这也是可以的,可是太尉既然负责兵事,那就需要一位尉曹,负责士卒的调动迁移...”

    “一位法曹来负责邮驿科程事....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太尉的起码需要二十位掾史属,二十多位的令史..他们可以是百石的官吏。”

    “丞相需要的自然就更多了...要长史一人,掾属三十人,令史和御属也要有三十人才行啊...您看,记录文书,上章奏表,奏议..都需要有足够的官吏来帮忙...”

    李斯说的很是小心,他有着一种极高的警惕心,大概是因为他从前担任底层官吏的原因,让他不敢向韩非那样“狂妄”的对待他人,他在面对除却荀子之外的其他人的时候,从不会说错什么话,也不会轻易的得罪权贵,大概是因为相同的性格,吕不韦倒是很喜欢这个年轻人。

    赵括笑了起来,说道:“斯!您写下来吧!写下来吧!”

    韩非早已准备了竹简和笔,李斯从他手中接过,这才开始书写了起来,赵括和韩非就凑上来看,李斯写的非常迅速,没有半点的迟疑,他写道:“奉常,一人,二千石,掌礼仪祭祀,每祭祀,先奏其礼仪,及行事,常赞君王,每选试博士。主大射、养老、大丧,皆奏其礼仪。”

    “属丞一人,六百石,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,总署曹事,其署曹掾史,随事为员。”

    “下设:太史令一人,掌天时星历,凡岁将终,奏新年历...设太祝令一人,凡国祭祀,掌读祝及迎送神...太宰令一人,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...大乐令一人,掌伎乐....”,韩非终于瞪大了双眼,他惊讶的抬起头来,看着面前的李斯,李斯非常认真的书写了起来,从各个部门的官吏,到他们的属吏,再到属吏的属吏...

    李斯非常的认真,偶尔也思索起来,翻看赵括的那些竹简,随后又迅速的提笔书写了起来。

    李斯做事非常的周全,一直忙碌到了晚上,天色逐渐昏暗下来,他这才停了笔,只是,他还没有写完,赵括非常的开心,即刻为他安排了饭菜,一同吃了饭,这才继续探讨起编订的官职体系,赵括有着一些全新的看法,例如在卫生,教育,商贸等方面,是否也可以设立官吏呢?

    这些都给了李斯很不错的启发,而韩非也帮着他修订,这个时候,韩非方才发现了李斯与自己在一些构想上的惊人相似,这让韩非很开心,他终于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,李斯早就明白了这一点,不过,他对待韩非就要显得略微冷淡。在接下来的时日里,三人基本上都是足不出户,整日在完善这些官职体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