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插曲-《犯罪心理:罪与罚》
第(3/3)页
以文沫现在对这个案子的了解,她认为凶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:
第一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本案的凶手,不一定是一个人,有可能是两个或多个,才会出现从小女孩案后,凶手开始强奸杀人这一个性特征,因此当年凶手的年龄推断就出现问题,如果这一推断成立,在88年第一起案发时,第二名凶手的年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年幼的多。他可能直到98年案发时仍未成年,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警方将y市所有成年男性指纹采集后仍然没有找到凶手的原因,他那时还是未成年人,因此并不在警方的采集范围之内。但警方的那一次行动也足以让他感到害怕,所以在之后两年的时间内他停止了做案蛰伏待机,这说明当初警方已经离他很近,近到他足以害怕自己的安全。
第二,直到2002年最后一起案发时,凶手的职业都相对自由,工作日的白天十分空闲,那么他当初可能没有工作,或者从事的是一些周期性表现得特别明显的服务业。
第三,凶手很不起眼,他可以轻易地融入任何环境而不引起人的注意和怀疑,14年间,九起案件,都没有找到有力的目击证人,凶手是如何进入案发现场,又是如何离开的,一直到现在都是个谜。他显然是个人,不可能有特异功能,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原因,就是没有人觉得在那个时间段他的出现是应该让人警觉的事情。
第四,凶手未婚,存在性心理异常,很难维持正当的两性关系,性功能方面有生理缺陷,年幼时很可能看过大量的****影像资料。
第五,凶手男性,身材矮小,在y市长期居住,独居或者跟年长的女性共同居住,长期生活压抑,导致他有一定的自卑倾向,无法与女性建立平等的关系,却又有强烈的交流欲望,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他内心里既渴望又仇视女性,所以他才会有过分虐尸的行为,在作案后,带走尸体的一些残块。
最后,凶手在98年那一年,遭遇过重大变故,可能是家里的亲人去世,生活环境突然发生重大改变,或者仅有的女性朋友出意外,总之找到这个刺激源,就离找到凶手不远了。
但问题是,他们要去哪里找这个刺激源。y市再小,现在也是有高达百万人口的小城市,时光变迁,当初的案发现场还要几处仍然存在他们都不确定,周围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口更不知道已经换了多少茬,就凭他们两个的力量,曾孝义还是个病人,其难度等同于从大海中找出形状有些怪异的水滴。
文沫觉得,想找凶手,最终还得着落在苗苗的身上。(未完待续。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