嫌疑人-《犯罪心理:罪与罚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很清楚,只要他哪一次稍微露出马脚,等待他的都是灭顶之灾!更何况这一次,他哪里是露出马脚,简单整个马屁股都露在外面了!

    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,他丢下一句只要你别再哭,乖乖的,我就不会杀你,不过你要是不老实,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之后,转身就走。

    得尽快想个办法将孩子藏到安全的地方去,他的家里,必须要毫无破绽才行。

    文沫一张张翻着厚厚的资料,顿感前途一片黯淡无光。

    前几天是发愁找不到嫌疑人,现在,却是嫌疑人太多了。

    这些可恶的家伙们!文沫哭笑不得地翻着资料,几名被害儿童从上学开始到现在,教过他们的老师、校领导、甚至连校医室的医生都被当成嫌疑人列出来了,而现在到了文沫手里的,还仅仅是他们挑选出来20至30岁之间的人,便有足足30人。

    至于进一步的关于嫌疑人成长背景的调查资料,可就要等了。因为这些嫌疑人多数不是h市本市人,外调的时间要很长。

    鉴证科那边传来的倒是好消息。

    在三个凶案现场发现的疑似凶手使用过的餐具上都发现了有效dna,虽然在数据库里没找到匹配结果,但是三个现场的dna样本确定为同一人所留,这也增加了文沫关于凶手是一个人的判断的可靠性。同时也意味着,鉴别凶手将会变得相对简单。谁身上的疑点重了,做个dna鉴定就能迅速地确认或者排除嫌疑人。

    鉴证科还送过来一份报告,第三凶案现场的死者大女儿胡晓斐手上发现了氰*化*钾残留,而且与其他的孩子不同的是,她的胃里,没有发现安眠药成分,小女儿胡晓裴则与其他孩子遇害时细节吻合。

    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细节。也许是胡晓斐认出了凶手。反抗得很厉害,至少在证据严重缺乏的现在,文沫无法判断。暂时只能记下这件事。

    这么多资料都指着文沫一个人来分析,首先时间上就耽误不起,市局很上道地派了两个人来打下手,正是萧泊源案的办案刑警老周和小谢。他们最早接手这个案子,比起其他人对案件的了解程度更多一些。

    三个人分工协作。由小谢负责念资料,文沫和老周负责分门别类地记录在黑板上,便于以后直观分析。

    一切进行得很顺利,直到小谢看到一个人名:洛骅。

    这个名字。好熟,他肯定在什么地方听过,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。陷入沉思的他一时间忘了继续往下念。呆呆地坐着。

    老周跟小谢是老搭档了,彼此很熟。直接过去照着小谢后脑勺就是一下:“臭小子,发什么呆呢?”

    小谢苦笑着摇了摇头,将手中正拿着的卷宗递过去:“你看看这个人。”被老周这么一拍,小谢灵光一闪,居然想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了。

    洛骅,不就是上一次他们因为萧泊源的案子去找白冰冰做笔录时,住在楼下那个来送寄错的包裹的帅小伙吗?

    那是不是说明洛骅是认识第一死者萧泊源的?

    这份资料上说,洛骅是实验中学的心理医生。一般情况下,现在国内的中学,是不会配专职心理医生的,一是没条件,要知道,一个好的心理医生,必须要既有学历又有实践经验,还得有良好的职业道德,所以好的心理医生在国外身价可不低啊,想请得动,得拿钱说话,不然谁会收入差那么多,谁会来?二是没必要,国内对心理医生那一套,信的人不多,都觉得花钱找心理医生与得了精神病划等号,无形中有抵触情绪。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,剩下的事有父母操心,不缺吃不少穿的,多幸福啊,怎么可能还会有什么心理疾病,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地步?

    实验中学会专门请一名心理医生,是有历史原因的。这所中学,是h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,竞争很激烈,通宵自学室里经常人满为患,每个人都埋头学学学,几乎集中了整个h市包括周边各县的优等生。

    俗话说,强中更有强中手,哪怕以前这些学生是各个地方的尖子,但是来到一所学校,同在一片屋檐下学习,还是会分出上下高低来。有些尖子生慢慢地沦为平庸甚至垫底,心理落差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以前没有人关注过失败者,人们永远记住的都是中考高生状元的名字,其他人,谁会记得?

    直到一年以前,实验中学出了一件震动整个安省的大事:三连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