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章 武乡侯-《末代三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随后,刘禅又是一番勉慰,接着下旨论功行赏,犒赏三军,谕示蜀中子民,同时传报剑阁,令姜维等坚守待援。至于降将田续,为了笼络降卒人心,刘禅下旨封其为鹰扬将军,东亭侯,留用于朝廷。

    关彝趁机向刘禅进言,提出率兵北上与姜维会师剑阁的请求,收复汉中失地。

    以得胜之兵趁势而击魏兵,收复汉中失地,刘禅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关彝的奏请,下旨关彝领一万羽林卫择吉日出发协助姜维收复汉中失地。

    诸事完毕,刘禅下旨太官令大摆筵席,会同群臣为江油戍大捷庆功。关彝自然知道,名为庆贺江油戍大捷,实则是刘禅在向群臣示意对自己的恩宠,虽然心里早已经有了准备,但面上还是得表现出诚惶诚恐的谦恭模样。

    俗话说,官场如战场。关彝早在刚刚来到这个时代时便已经领教过了官场上的明争暗斗,表面看上去虽然是一片祥和,但内里却是派系繁多,暗流涌动,步步杀机,一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。当初,如若不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险恶,关彝也不会选择离开朝廷,大老远跑到梓潼郡的深山里组建自己的血卫。

    更何况,此时的大汉朝廷几乎由头到尾腐烂到了骨子里。远的不说,倘若不是自己在江油戍下击溃了邓艾,此时此刻刘禅必然已经在以谯周为主的主降派怂恿下投降了魏军。

    当然,关彝之所以如此看待这个问题,虽然是反感谯周等人诱劝刘禅不战而降的作法,但也并非是将大汉亡国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到谯周等人的头上。

    事实上,大汉朝廷自刘禅而始,在魏军三路伐蜀的时候已是人心惶惶,军心溃散,城内空自有数万羽林卫,但却无人可用无将可派。而从大汉内部环境来看,益州士族派系自陈祗之后,已经逐渐成为了大汉朝廷的主流势力,黄皓虽然权势熏天,但毕竟属于外来势力,益州士族派系中但凡有名望祖荫的没有几人愿意与之结盟,更何况他只是内宫一阉宦,素为正道人士所不喜。

    因此,谯周力主降魏的意见,在当时正好反映了益州士族派系的普通情绪,在这些秉承出身和血统的士族之人心里,大汉原本就是个外来政权,而数十年来这个外来政权带给他们的除了灾难之外,并没有半分好处。因此,谯周降魏的主张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普遍支持。换句话说,大汉灭亡虽然有谯周和益州士族派系一致怂恿刘禅投降的因素,但谯周却绝对不是导致大汉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更何况,谯周只是一个学者,一个儒学大家和史学大家,昭烈皇帝在世和诸葛武侯当政时,他都只是育人育教的学者,一向极少参与朝廷政事。刘禅即位之后,谯周先被选为太子家令,后转任中散大夫,不久因直言劝谏刘禅敬贤任才,力修内政,被刘禅反感而迁为地位崇高,但有名无实的光禄大夫,远离了政事中心。但在大汉朝廷最后的危急关头,刘禅却让一个不懂政治不谙军事的学者参议政事,本身就是一个无比荒谬的决定。

    筵席在刘禅亲自主持下热闹无比,一片歌舞升平景象,群臣之间亦是谦恭和睦,礼让有加。关彝脸上笑意盈盈,往来应付着包括刘禅在内的一众君臣的赞赏和歌颂,似乎浑然没有注意到筵席之间不时瞟过来的夹杂着羡慕、嫉妒和恨意的眼神。

    这一场筵席从早上开始持续了近两个时辰,君臣尽欢之后,脚步虚浮的关彝回到府邸时已是日落时分。

    透过薄薄的晚霞,大门上斗大的“关府”二个字依旧苍劲有力,仿佛时刻提醒着人们当年关氏一门将士浴血疆场,为大汉三分天下占其一立下汗马功劳的丰功伟绩。

    四年前,当自己的大哥关统病逝以后,除了远镇西南边陲的三叔关索和四姑关银屏之外,关氏一门在成都的便只剩下了自己这唯一的血脉。虽然自己继承了汉寿亭侯的爵位,但却不得不承认自父亲关兴病逝之后,关氏一门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辉煌和荣耀,即便大哥关统迎娶了嗣主的女儿平阳公主,也无法改变关氏一门逐渐没落的命运。

    关彝心中很清楚,关氏一门得以与皇室联姻,更多的是朝廷安抚和照顾功臣之后的一种政治笼络手段。如今的大汉朝廷,自诸葛武侯和蒋琬、费祎之后,昭烈皇帝元老系和荆襄士族派系的优势已经基本丧失殆尽,取而代之的是以益州本土派系的崛起和把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