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四章:出征-《犁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对于这些军中武士来说,袁绍知道他们要什么,并非常慷慨的和他们分享一切。

      那些庄园、土地、奴隶都是袁绍赐予他们的,是袁绍让他们成为了人上人,成为一个体面的武士。

      而且袁绍在分封时还非常公正,只要符合军功要求的,他都会不吝赏赐,给他们应有的一切。

      更重要的是,袁绍的这份慷慨还只限于他们这些武士,而不让那些卑贱的泥腿子来沾染这份荣耀。

      这就让这些武士更加感激,也更加认同袁绍。

      正是在袁绍这样的体制下,众多出身平凡,但有勇力的底层武人获得了机会,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浪荡游侠,成为了贵人。

      所以这些人对于袁绍的认同,对于陈公国的认同,并不下老泰山子弟对于泰山军的认同。

      你泰山军有一个“黄天大业”的理想,咱们这些袁军武士也有一个“武士当国”的美梦。

      谁也不比谁更正确,不是吗?

      但袁军也是有隐患的。

      他麾下的老军自然不用多说,都是能征惯战的武士,但之后在结束江夏之战而组建的部队却良莠不齐。

      这些二线部队充斥着大量的民夫、壮勇、部曲,这些人既没有军战经验,也不被袁军中的武士们信任。

      在这些武士们看来,这些人出自卑贱,本就容易被泰山军所吸引,而这些人既无荣耀可言,又无田土宅院需要守护,所以如何信任得了?

      于是,很多武士联名写给陈公,反对将这些卑贱人充入军中。但袁绍也没办法,武士的数量就是这么多,他必须要集合大量的军力才能应对后面的大战。

      所以纵然不断有民夫壮勇做了逃兵,但袁军依旧没有停止他们征召的步伐,大量的部曲、徒隶被强征入营。

    
  好在袁绍还有足够的时间用以给这些人训练,不然这样的部队送到前线就是送死。

      郭嘉曾劝说过袁绍,让他不用着急组建这样的部队,因为以现在的军力足够守住大谷关和广成关,以泰山军目前的军力分布,是很难直接威胁到豫州的。

      郭嘉依旧坚持此前的计划,他认为袁军要更加谨慎的应对和泰山军的战争。在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时,可以让青州、兖州的盟友们对泰山军的内线进行渗透袭扰。

      甚至他认为,己方并不会是泰山军的下一阶段目标,因为已经恢复了实力的关西更是泰山军的威胁,让袁绍千万不要盲动。

      但袁绍并不乐意听到郭嘉的这番说辞,说来说去,郭嘉还是不同意他主动进攻泰山军的作战计划。

      郭嘉总以为自己是因怒而兴师,但他小看自己了,虽然袁谭的死让他痛彻心扉,但却没有烧掉他的理智,他很明白,现在就是他最后的机会。

      要么一举将泰山军撵到大河以北,要么就什么也没有。

      这个道理和决心他袁绍都有,他不明白为何多智的郭嘉却不懂?以至于他一度以为郭嘉是因为他将许攸立为公国的宰辅而嫉恨,所以许攸要干什么,他就反对什么。

      郭嘉看出了袁绍对他的不信,于是再多的话也都说不出了。他只是希望袁绍让他回到汝南,在汝南辅助袁尚整理军务。

      袁绍同意了。

      就这样,在大军出征前的一日,郭嘉独自一人,单车向南去了汝南。在那里,他要给袁家再留一条退路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不管过程中多么艰辛,袁绍自认为以坚强的意志扛了下来。在半个月的准备中,也就是五月十日的时候,他终于准备好了出征事项。

      在广成关上,他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。

      先是陈琳以优美的河洛正音吟唱着《讨泰山贼檄书》,随后袁绍头戴冠冕,缓缓走上广成关。

      在那里,三万出征将士正等候着他。

      太阳照射在袁绍金黄的衣冠上,散发着无穷的威严,他许诺这一次出阵的将士将会被优先分配田地和宅邸,他们的子孙也将获得袁氏的承认,允诺他们三代之内,皆可子弟入戍宫廷。

      可以说,袁绍以毫无争议的语气告诉所有人,他袁氏必然绵延三代以上。

      随后,钟鼓声起,歌声雷动,各营主将纷纷走到关下,向着关上的袁绍伏拜。

      他们对着袁绍后面的那面戍黄帝舜旗发誓,必将旗开得胜,献俘于陈公阙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