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一章:换天-《犁汉》
第(2/3)页
“王上,那裴君给自己留了一个薄棺,就停在他的屋舍内,听徒隶们说,这是裴君上任时带来的。”
张冲愣了一下,良久叹出一句话:
“这是个好官,可惜了!这裴君可还有家人在侧?如有就让他带着棺木回乡吧。”
但庞德摇了摇头,低沉道:
“裴君身边并无宗族子嗣,有一老仆随身,但也在裴君自尽后就自戕了。倒是听说他有两个子嗣,但都在长安为郎。”
张冲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答案,就在这时,下面候着的董昭突然插了一句话:
“裴君是闻喜人?”
庞德不明白董昭的意思,只是点头。
然后董昭就转身对张冲道:
“王上,那闻喜距离此间并不多远,可令人去其宗族唤人来太原护送裴君的棺木回乡。”
张冲点了点头,自觉是一个办法,随后就让蔡确去选人办这事。
也是被裴晔的忠直所感,张冲又问了一句:
“那卫觊还不愿意降吗?”
卫觊是介休令,度索原大战的时候就留在胡轸的大营里,之后关西大营被赵云攻破,其人就被俘了。
本来卫觊不过就是一个区区千石的县令,以张冲如今的地位并不值得他过问。
但郭图却说卫觊这人很重要,如能招降此人,对于泰山军南下攻略河东非常有帮助。
原来这卫觊竟然是出自鼎鼎大名的河东卫氏。
本来张冲也对河东卫氏不甚了解的,甚至还一度以为他们是前汉大将军卫青的后人。但随着郭图的讲解,张冲才对卫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。
原来河东卫氏发际是明帝时期,当时代郡卫氏的贤名人物卫暠被朝廷征辟,但走到河东安邑这个地方就死了。
然后朝廷为补偿其家,就在安邑特许赐地给卫氏,并许他们以河东安邑为其郡望。而现在的这个卫觊就是卫暠的曾孙。
换言之,卫氏扎根河东其实才不过四代,与其他豪族相比相差甚远。
那为何郭图却说这卫氏重要呢?原来其家虽然一直以以儒学为主,但却数代把持着安邑的盐道,一旦有事就能拉出近千人的盐丁,是安邑真正意义上的势力人家。
也正因为此,郭图将卫觊视为奇货可居。
其实郭图也算是路径依赖了,作为飞军外军司的主吏,在太原之战中成功策反郭侃,可以说立了大功。
而有了前面的成功,他自然也将卫觊看为突破口,想招降此人,为南下做带路。
但可惜,这卫觊还颇有风骨,竟然死都不降。面对郭图的威逼利诱也一声不吭,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怒骂泰山军,但就是不合作。
所以当张冲问起卫觊的情况时,郭图还有点犹豫,不知道如何解释。
那边赵云却赞叹了一句:
“这个卫觊是个硬骨头。和他一比,那个叫张济的简直不堪。”
赵云所说的张济正是那位度索原大战中唯一支援中军的凉州将。之后其部被王罕迫降,也是此战唯一成建制的部队。
本来张济这样的行为也没什么可指责的,但和裴晔、卫觊这些忠贞之士比起来,真的就不够瞧的。
说来也怪,一般人即便不会说出“敌之英雄,我之寇仇”。但也会顾忌一下敌我双方的立场,但赵云不同,他却完全不轨迹,只从忠贞这一品质就大加赞赏。
可能这就是独属于小舅子的任性吧。
但赵云这番话落在张冲这里却有了不同的看法。
看着意气风发的赵云,张冲暗道:
“子龙到底还是年轻了,有些事看不透,这张济可不是什么不堪,却相反正是一良将啊。看来后面要让他再历练历练才能成大器。”
其实这也是张冲这段时间的反思,无论是赵云还是张绍都呈现出一种浮皮潦草的虚,而没有那种实和定。
这让张冲怀疑是不是自己培养人才的方式出了错。
实际上,如徐晃等人却一直展现出不凡的沉着和智慧,而这些人都长期处在一线,担任的也是中级军将的职位。
而赵云和自家小弟呢?显然是自己当初过于拔擢他们了,让他们没能沉下去。
暗暗下了决定后,张冲也没了谈兴,只对郭图吩咐:
“那卫觊既然不愿意降,就不为难他了,让他回乡吧。”
第(2/3)页